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性贡献

    赵杰;

    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关系,防止文化资本的物化与异化;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警惕文化发展的虚无与媚俗;加快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克服文化意义的真空与缺场;推动文化建设“形于中”而“发于外”,消弭文化交互的抵牾与隔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时而生标志着党和国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2025年02期 v.25;No.9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管理

  •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庞博;

    提升城市群综合发展韧性对增强区域抗风险能力、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发展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基础设施韧性与城市治理韧性进行系统性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2010—2022年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进行障碍因子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群综合韧性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经济韧性自2014年开始降为较低水平,城市治理韧性持续上升;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综合发展韧性水平虽然差异较大,但基本都呈现上升趋势;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各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北京和天津在经济、基础设施和城市治理韧性方面排名领先,经济韧性已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的首要制约子系统,而生态韧性始终制约着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发展韧性提升;存贷比、应急知识宣传普及程度、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客运总量和综合应急指挥中心是京津冀发展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基于此,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韧性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5;No.98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李砚忠;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运用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以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2004年1月至2024年4月的北大版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相关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与涉及学科、演进脉络和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内容聚焦于协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和生态环境四大类。未来应着力从3个方面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凝聚京津冀研究力量,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网络;丰富京津冀研究内容,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视角;提升京津冀研究高度,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理论体系。

    2025年02期 v.25;No.98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智化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实践逻辑、现实问题与践行进路

    王宝琴;张栋浩;刘嘉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数字化时代技术赋能已经成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重要手段,数智化技术能够创新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数智化赋能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技术落地困难、资源不均衡、治理人才不足以及“信息孤岛”现象等挑战和问题。城市基层社区应加强需求调研与方案定制、优化数智化资源分配格局、加强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而营造社区数智化协同治理新格局,提高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效能。

    2025年02期 v.25;No.98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双碳”背景下光伏企业合作创新战略的演化博弈研究

    伊辉勇;陆逸佳;

    在绿色产业中,光伏企业合作创新对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引导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双碳”背景,以光伏发电企业合作创新战略为研究对象,结合Hotelling模型建立了政企三方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考虑了主体参与意愿、碳减排收益和搭便车收益等因素对系统稳态的影响。动态分析和仿真实验的结果显示:政府和企业参与意愿达到平衡的速度不同,政府受企业参与意愿变化的影响更大;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价格变化对系统稳态的影响较小;收益分配系数对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有阈值;搭便车收益过高不利于合作创新的稳定性。基于以上结论,建议政府随着企业参与意愿的增加逐渐减少补贴力度,鼓励企业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25;No.98 35-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物流企业ESG评价体系研究

    蒋佳;郭浩诚;朱晓霞;

    目前ESG(环境、社会、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在财务业绩基础上衡量企业综合贡献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质要素,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途径。依据我国企业ESG评价基本框架,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归纳出影响物流企业ESG表现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企业业务责任、治理结构等关键要素,建立了环境、社会、治理责任框架下,涵盖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有机结合对各级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应用贴近度原则优化物元可拓模型,建立了物流企业ESG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及相关算法对A物流企业ESG综合表现进行测度,验证了评价体系对A物流企业ESG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并针对评价结果为物流行业全面推行ESG体系提出可参考的实施建议。

    2025年02期 v.25;No.98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文化与艺术

  •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及其整体性超越

    张泗考;周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以民为本、隆礼重法、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等重要思想和价值理念,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依循和精神动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的中华古代文明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发展厚植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通过自身努力探索出来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以和平崛起超越对外攫取、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人的全面发展超越人的异化,具有资本主义文明难以比拟的、独特的历史优越性。

    2025年02期 v.25;No.98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偶然与想象》:空间、身体与自由的三重书写

    申建凯;刘宗媛;

    以电影《偶然与想象》为分析对象,归纳并梳理了空间、身体与自由观念之间的存在方式及关系脉络,尽可能地回应电影中的现代性肌理。经由影片视听层面的架构方法和内在诉求,探讨空间剧场化倾向与身体叙述呈现的双重结构关系,并以莱布尼茨的自由观念为切入点,揭示出电影中人物动因和情节驱动的本质,进而阐明影片视听语言下深层的偶然主题和自由哲思。

    2025年02期 v.25;No.98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法律

  • 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司法确认制度的实践样态及优化路径

    王宇琪;郭宇燕;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司法确认制度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其在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实践中展现出审理期限特殊、审理方式特别、管辖规则多样化、裁定书履行效果好等样态。鉴于司法确认能起到实现公共利益维护更优效果、弥补纠纷诉前督促整改不足、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积极作用,为其架构起系统性的规则框架确有必要。建议从采取单方申请模式启动程序、赋予基层司法机关以管辖权、选择实质审查和形式审查并重的审查方式、建立办案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司法确认规范化发展,提高司法确认对诉前调解的保障效果,从而有效发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社会治理功能。

    2025年02期 v.25;No.98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论行政非罪化的正当性逻辑

    黄小龙;刘婉琴;

    行政非罪化是行政执法机关对轻微犯罪的行政化处置。虽然学者对此存有较大争议,但行政非罪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理论逻辑层面看,实质法益侵害原则、刑法谦抑原则和效益原则为行政非罪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从价值逻辑层面看,行政非罪化具有正义促进价值、自由保障价值和秩序维护价值等价值功能;从实践逻辑层面看,出罪权的“诉讼过程”配置、行政执法机关对于行政犯罪案件的先行管辖事实,以及我国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的特殊定罪机制,为行政非罪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和实践基础。

    2025年02期 v.25;No.98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邻避设施选址中的利益冲突与化解机制

    梁若雪;

    邻避设施的选址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居民的切身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利益的失衡形成了“邻避时代”的“电车难题”。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扩散与预期损失的不可预见性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公众可能采取过激的暴力手段进行抗争,导致冲突的发生。为有效化解邻避设施选址过程中出现的主体间利益冲突,需针对其中要素具体分析,明晰在冲突博弈中政府、企业及公众的支付函数,从公众环境话语权的实现、责任追究体系的完善、执法过程的提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发掘有效破解邻避冲突困局的法治路径,探寻邻避设施选址中的法治化质素,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25年02期 v.25;No.98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高等教育研究

  • “项目贯穿式”专创融合教育模式运行机制研究——以河北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张斌;高文海;易舒心;

    “项目贯穿式”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有赖于运行机制的构建。以河北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目前专创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主体及课程体系的项目融入不足、教学过程及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对模式的保障度和支撑度有待提升等问题。基于专创融合的逻辑内涵及实践要求,需建立以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为支撑、以项目-教师匹配及融合为基础、以教学体系“项目化”重构为核心、以教学过程及考核优化为保障、以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为反馈优化的专创融合教育运行机制,使专创融合体系的核心要素在运行层面有机关联并以项目为主干有效流动,确保专创融合取得预期效果。

    2025年02期 v.25;No.98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主体间协作机制研究——基于专长规范的视角

    崔天;

    非遗保护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是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关键。专长规范的引入使主体间的有机联系清晰起来,系统性保护的内在机理逐渐明晰。普遍专长、交互专长、贡献专长、牵涉专长之间的连接和转化关系标示了公众、非遗传承人、专家、媒体和政府在非遗保护中的功能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主体结构为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参照。为充分发挥诸多专长并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还需要塑造以系统性观念为导向的文化建设生态,明确专长的关系性存在,拓展有益于形成专长的情境资源,提升人们参与非遗的普遍专长与文化认同。

    2025年02期 v.25;No.98 93-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新闻与出版

  • 中国学者作为“国际学术把关者”的现状与展望——基于100种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期刊编委会成员的分析

    孙菊;

    基于100种人文社会科学类高影响力国际期刊编委会成员的分析,中国学者中的“国际学术把关者”群体呈现出如下特征:不同学科的“把关者”之间存在数量差异;期刊所使用的语种单一且多为英语;期刊主办国以美国为主;不同学科期刊入选的竞争强度不同。中国学者的学术权力分布呈现学科差异性;非母语的使用制约着中国学者的学术权力与权利;期刊层次与其主办国在国际学术场域的话语权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国学者要加强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对话,提高参与国际学术期刊工作的意识;提升英语沟通与写作水平,拓展自身的国际学术视野;我国要推进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工作,完善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2025年02期 v.25;No.98 10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